更新时间:2022.06.13
1、作为法庭审理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被告人的最后陈述有助于法官发现案件真实。 2、最后陈述程序可以突显对被告人人格尊严的尊重。如果说前述一方面是出于能够准确地惩罚犯罪的考虑的话,那么这里可以认为是出于保障被告人人权的考虑。 3、被告人的
当事人的称述是指当事人自己对案件事实的一个叙述。当事人的陈述能否作为证据还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是在我国民事司法活动中,当事人的陈述是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但是必须有其他证据予以支持或对方认定陈述为事实。
陈述是法定证据的一种,如果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须再举证。但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除外。此外,我国的证据制度重实证,轻口供。陈述的事实的确是证据,但其证明力没有物证的证明力强。
受害人家属的证言会影响判刑,但前提是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一般情况下,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不能构成,是否构成抢劫罪,单凭陈述一般是不可以定罪的,还需要结合其他证据证明存在抢劫罪的要件。判断犯罪行为是否构成抢劫罪,应以犯罪人是否基于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当场是否实际采取了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为标准,不是以其事先预备为标准。
当事人的陈述,属于证据。审判中的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都以当事人的陈述为重要内容。当事人的陈述都必须在审判长许可下进行。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就有关案情对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作的叙述。
被害人陈述范文的书写应当包括:被害人以及被告人的的基本信息、被告人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情节和危害后果等、具体的诉讼请求等。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是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民事诉讼中证人故意作虚假陈述,可能承担被处以罚款、拘留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后果。当事人在庭审时作虚假陈述的,如果是民事案件的,是属于妨害司法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被告人陈述,如果认为自己无罪,就陈述自己是冤枉的,请判无罪,重新调查等;如果认罪,就陈述认罪、悔罪,希望法院从轻、减轻处罚,以及对被害人造成伤害进行道歉。
证人证言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一种证据类型。证人证言是证人就自己多了解的案件情况所作的陈述。如果证人证言是自己第一手获得的就是原始证据,如果是经过转述、从他人处获得就是传来证据。所以证人证言有可能是原始证据,也有可能是传来证据,关键看是够经过“复
犯罪嫌疑人的陈述是刑事证据之一。犯罪嫌疑人的陈述只有经过核实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是证据。证据包括: 1、物证; 2、书证; 3、证人证言; 4、受害人陈述; 5、被告人供述和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当中规定的内容可以得知,被告人在开庭时会进行陈述的,陈述的内容应该对原告的诉讼主张进行相关辩驳,并且说明自述反驳的原因、事实、理由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