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17
法律规定,“指定继承”又称遗嘱继承,是按照被继承人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而承受其遗产的继承方式。遗嘱的执行: (1)出示遗嘱,向有关人员公布遗嘱内容; (2)编制遗产清册,并予宣布; (3)继承人或其他人对遗嘱没有争议时,把遗产按遗嘱的要求进
遗产继承权的有效期为三年。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如果发生遗产继承权纠纷的,则遗产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根据《民法典》第188条规定,
遗嘱继承的法律效力如下: 1、遗嘱人必须具有权利和行为能力; 2、遗嘱的内容必须反映遗嘱人的真实意思; 3、遗嘱的内容必须符合我国法律和政策的规定; 4、遗嘱必须具有法定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百四十二条,遗嘱人可以撤回或者
法律上并不强制要求进行房产遗嘱公证,也没有要求继承人必须到场。遗嘱公证指的是公民生前对自己的财产作出安排,并经国家公证机关公证,于死亡时立即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办遗嘱公证由立嘱人持证明个人身份的证件到户籍地的公证机关办理,如行动不便,也
被继承人活着遗嘱不发生法律效力。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继承从被继承生理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时开始。且宣告死亡的,一般以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判决作出之日为死亡日期。
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效力差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两种继承方式分别有不同的法律基础; 2、两种继承方式的继承份额可能不同; 3、继承人的范围不同; 4、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根据相关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
遗嘱继承比法定继承的效力更高,主要是符合民事行为的意思自治原则。行为人有订立合法遗嘱时,应当按照遗嘱内容进行继承;在没有订立遗嘱,或遗嘱无效时,就按照法定继承。
继承遗产的诉讼时效有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之日起开始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法律规定,遗产继承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之日起开始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