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26
事业单位13个月工资发放执行标准的法律规定有,一般来说,企业发放双薪是根据自己的政策来指定的。事业单位第十三个月工资低于基本工资不违法,第十三个月工资属于用人单位福利性质,属于用人单位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的奖励标准,没有法律规定其必须要高于本
事业单位不发工资应该先进行协商,协商失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但是维权需要自己搜集或者保留一些证据,能够证明你与这个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除了以上两种渠道外,应理性对待工资不发的事情,千万不要用过激的言行来处理,以免事态恶化,使自己受害
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是针对在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奖金+福利+其他-考勤扣款=应发工资。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算法是:绩效工资=基础绩效+奖励绩效。基础绩效占绩效工资的70%,奖励绩效占30%。职工个人基础绩效月标准额是根据标准来的,管理岗、技术职称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不同级别有各自的标准。单位每年在财政局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全体职
违法。拖欠工资并规定是超出一个具体的时间才算违法,只要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或者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都属于违法。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事业单位对于退休人员的工资计算一般是按照当地的具体标准来进行计算,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
一、基本工资 1、岗位工资: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分为:专业技术岗位(设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10个等级)和工勤技能岗位(设5个等级),每个岗位等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2、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专业技术
事业单位临时工如果在单位连续工作满一年的,可以享受享受带薪年休假。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
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
一、一般规定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
工作人员病假在两个月以内的,发给原工资。工作人员病假超过两个月的,从第三个月起: (1)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发给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九十; (2)工作年限满十年的,工资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