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07
不用负刑事责任的情形,有以下几种:1、精神病人在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犯罪,可以不用负刑事责任;2、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进行犯罪,不用负刑事责任;3、因为受到暴力殴打,而进行了正当防卫,造成受害人重伤的行为,可以不用负刑事责任。除以上这
1、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犯罪较轻的; 2、犯罪分子有重大立功表现的或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3、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 4、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 5、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
免于刑事处罚的条件有: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
免除刑事责任的情形主要有: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法令规定免除刑事责任的。
不负刑事责任的情形有: 1、事故。也就是说,虽然行为客观上造成了损害,但不是故意或过失造成的,而是由不可抗拒或不可预测的原因造成的,不认为是犯罪,不应对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 2、正当防范。为保护国家、公共利益、自己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
下列情形会免于刑事处罚: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
以下几种情况造成损害结果的,不认为是犯罪,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 (1) 意外事件。即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对行为人不应追究刑事责任。 (2) 正当防
实收资本按照投资形式有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这些形式,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下列情形应当予以逮捕: 1、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2、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3、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4、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5、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刑事诉讼法延期审理的情形有: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建议的。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因为当事人申请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翻译人员或者鉴定人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的。
刑事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行为人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的,前罪的追诉时效中断,诉讼时效应当从后罪的犯罪行为完成之日起从头开始计算。如果刑事犯罪是属于连续的犯罪或者是持续的犯罪,诉讼时效从最后一次犯罪行为结束后开始计算。
刑事诉讼法中止审理的情形如下: 1.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的; 2.被告人脱逃的; 3.自诉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未委托诉讼代理人出庭的; 4.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
民事诉讼不得上诉的情形如下: 1、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一审判决、裁定,为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 2、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3、根据相关规定,确认婚姻效力的案件也实行一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