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08
伪造合同章罪是指涉嫌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侵犯的直接对象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正常活动的声誉,构成对社会公共秩序的侵犯。犯罪对象是公司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没有伪造合同罪,应该是合同诈骗罪。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280条第2款规定,假冒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章的,应当立案。本罪是行为犯,行为者实施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鉴的行为,原则上构成犯罪,应立案追究。
使用假公章的行为并不必然构成犯罪,如果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按照合同履行了合同义务,并且没有骗取对方财物,则不构成诈骗;反之,如果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没有履行合同义务,签订合同的目的就是为了骗取对方财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伪造合同章属于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 该罪名的构成要件如下: 1.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属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
私刻公章伪造合同诈骗,如果骗取数额超过3000元至10000元以上,涉嫌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
在刑法上没有“伪造公司印章罪”这一项罪名,该罪在刑法的罪名为“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主要指的是行为人采用伪造、变造、盗取或者买卖、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以及印章的行为,该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行为。 伪造公司印章
起诉公司伪造劳动合同的,一般有以下的六个步骤,具体如下: 1、起诉方需要撰写民事起诉状,根据被告的人数提供起诉状的副本; 2、起诉状准备好后,起诉方需要到管辖区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会审核收到的资料和证件,符合条件的,会发放立案通知书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合同诈骗罪有三档法定刑期,合同诈骗罪的刑罚主要如下:骗取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