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5.25
行政诉讼是为了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的案件,解决行政的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而制定的法律。 一、行政诉讼受理的具体受案范围是: 1、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
法律确立公益诉讼制度,保证对违法行为的追究,以此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民事诉讼法对于公益诉讼进行了相关规定,对公益诉讼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公益诉讼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这是按照适用的诉讼法的性质或者被诉对象(客体)的不同划分
行政诉讼的时效一般是6个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已于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6次会议通过,该司法解释共分23章552条,是最高法有史以来条文最多、篇幅最长的司法解释,也是参与起草部门、人员最多的司法解释,从2015年2月4日起正式施行。对案件已经完成的管辖和
七种不适用诉讼时效范围如下: 1、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2、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3、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4、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5、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
继承权纠纷也适用诉讼时效,按照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是三年,在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如果出现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等法定情形,则诉讼时效会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
经济犯罪案件的诉讼时效规定是,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 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 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
20年诉讼时效适用范围并没有明确规定,一般适用于所有的民事纠纷。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有: (1)适用于债权请求权,包括合同,侵权之债,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之债,缔约过失之债等; (2)不适用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等绝对权,但其受侵害而产生的债权请求权,受诉讼时效约束; (3)国家财产未授权给公民,法人经营,
行政调解的范围主要包括: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行政争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依法由行政机关调解的民事纠纷。
关于继承权纠纷的诉讼时效规定:一般继承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