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13
构成放火罪一般的判罚规则: 1、一般来说,构成放火罪但未给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构成本罪并给他人造成重伤或死亡的严重后果,或者给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应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构成。放火罪的预备是构成犯罪的,应当对行为人按照预备犯的标准进行处罚,但量刑可以从宽。犯罪预备具有以下特征:主观上为了实行犯罪、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放火罪规定于我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与一百一十五条,指的是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实施了放火的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故意犯罪的,如果没有导致严重性后果,则判处三年至十年,如果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导致了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判处十年至死刑。过失犯罪
放火罪的预备是构成犯罪的,应当对行为人按照预备犯的标准进行处罚。根据《刑法》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放火罪的犯罪构成有: 1、行为主体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主观上是故意的心态; 3、客体是公共安全; 4、客观上行为人实施放火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抚养费是父母抚养子女时产生的费用,抚养费主要包括生活费、教育费、看病费用等。夫妻离婚后,对于抚养费的给付,一般是由男女双方协商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是怎样的呢?犯罪中止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彻底中止犯罪的意图,即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
放火罪没有过失犯罪,放火罪属于故意犯罪。构成放火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未成年犯罪的法律规定有:对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放火罪的成立条件: 1、主体要件:一般主体; 2、主观要件:主观方面为故意; 3、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为公共安全; 4、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放火罪既不是行为犯也不是结果犯,而是危险犯。危险犯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定的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为既遂。放火罪只要有故意使对象物燃烧、引起火灾的行为,足以造成危害后果的危险,但不需要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就构成放火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