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02
间接正犯又可以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成立共同犯罪。它包括以下情况: 1、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例如,甲教唆15岁的乙盗窃,因为乙未到刑事责任年龄,与甲不构成共犯,甲属于实行犯,即正犯。 2、利用他人
教唆犯和间接正犯的区别:间接正犯不一定是属于共同犯罪,教唆犯是属于共同犯罪的种类。间接正犯,是指行为人以自己的犯罪意图,利用无责任能力的人或无犯罪意思的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自已的犯罪目的的人。
教唆犯和间接正犯的区别主要在于犯罪人与正犯行为人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的犯意。即教唆犯和正犯之间是知情的,教唆犯是属于共同犯罪的种类,但是间接正犯中的犯罪人是间接正犯人的工具,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共同的犯罪犯意。所以在刑罚规定中,间接正犯不一定是属于
1、间接正犯是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是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教唆犯是指教唆他人犯罪的人,故意引起他人犯意。 2、间接正犯是实行犯,是正犯。教唆犯起了主要作用的,是主犯;起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3、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从重处
间接正犯又可以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成立共同犯罪。它包括以下情况: 1、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例如,甲教唆15岁的乙盗窃,因为乙未到刑事责任年龄,与甲不构成共犯,甲属于实行犯,即正犯。 2、利用他人
间接正犯又可以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成立共同犯罪。它包括以下情况: 1、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例如,甲教唆15岁的乙盗窃,因为乙未到刑事责任年龄,与甲不构成共犯,甲属于实行犯,即正犯。 2、利用他人
间接正犯又可以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成立共同犯罪。它包括以下情况: 1、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例如,甲教唆15岁的乙盗窃,因为乙未到刑事责任年龄,与甲不构成共犯,甲属于实行犯,即正犯。 2、利用他人
间接正犯是指犯罪人利用无刑事责任年龄的人或者利用他人不知情的行为,从而达到自己的犯罪目的,而教唆犯是指教唆人教唆没有犯罪意图的人,产生犯罪意图,实施犯罪。因此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的区别有:1、间接正犯是指犯罪人不亲自实施犯罪,而是利用他人实施犯
间接正犯不一定是属于共同犯罪,教唆犯是属于共同犯罪的种类。 间接正犯,是指行为人以自己的犯罪意图,利用无责任能力的人或无犯罪意思的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自已的犯罪目的的人。教唆行为的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者没有刑事责任的
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罪的区别主要有: 1、是否成立共同犯罪不同。间接正犯又可以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成立共同犯罪。教唆犯是指教唆他人犯罪的人。即自己并不亲自参加一种犯罪,而是以自己的言行去引起他人产生犯
间接正犯不一定是属于共同犯罪,二教唆犯是属于共同犯罪的种类。间接正犯,是指行为人以自己的犯罪意图,利用无责任能力的人或无犯罪意思的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自已的犯罪目的的人。教唆行为的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者没有刑事责任的
1、间接正犯是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是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教唆犯是指教唆他人犯罪的人,故意引起他人犯意的人。2、间接正犯是实行犯,属于正犯。教唆犯起了主要作用的,按照主犯的惩罚原则惩罚;起辅助作用的,是从犯。3、教唆不满18周岁
1、间接正犯是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是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教唆犯是指教唆他人犯罪的人,故意引起他人犯意。 2、间接正犯是实行犯,是正犯。教唆犯起了主要作用的,是主犯;起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3、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从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