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09
认定注册使用域名构成侵权或者不正当竞争的情形有: (一)原告请求保护的民事权益合法有效; (二)被告域名或其主要部分构成对原告驰名商标的复制、模仿、翻译或音译;或者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域名等相同或近似,足以造成相关公众的误认等等。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违反法律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依据该规定以及其他相关条款蕴涵的精神,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当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 (
不正当竞争与正当竞争的区别是:手段的合法性。正当竞争是指以善意、公平、平等、自愿、诚实信用为基础的良性竞争,是合法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以违法或者违背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与其他经营者竞争的行为,是违法的。
1、弄虚做假,进行商业欺诈。如假冒名牌商品、以次充好、虚假宣传、从事虚假的有奖销售等非法营销。 2、搭售商品,将紧销商品与滞销商品搭配销售等。 3、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如强迫交换对方接受不合理的交易条件,限制购买者的购买选择,用行政等手段限
不正当竞争行为有以下几种: 1、混淆行为 (一)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 (二)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社会组织名称、姓名 (三)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等 (
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混淆行为、商业贿赂、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倾销、不正当有奖销售和诋毁商誉。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的或者有悖于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和方式,与其他经营者相竞争的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大体有以下几种: 1、欺诈性交易方法; 2、商业贿赂行为; 3、虚假广告; 4、侵犯商业秘密; 5、掠夺定价; 6、欺骗性有奖销售和巨奖销售等。 针对不同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设置了不同的行政处罚,包括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本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者提供服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这是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主体的规定。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有三类,即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这里的法人包括三类法人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大体有7类: 一、欺诈性交易方法:包括4种: 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同意,擅自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既是商标侵权行为,也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
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有: 1.混淆行为。 2.商业贿赂行为。 3.虚假宣传行为。 4.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5.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6.商业诋毁行为。 7.利用技术手段从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 (1)假冒或仿冒行为; (2)商业贿赂行为; (3)引入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5)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6)商业诽谤行为; (7)公用事业和独占经营者的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