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8
1、定义不同。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诉讼法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
我国人民法院所受理的行政诉讼的原告为:行政诉讼原告是行政诉讼的一方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司法保护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只能是具体行政行为所损害的行政相对人
认定行政诉讼被告的方式如下: 1、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2、复议的案件,复议维持的,原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复议改变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3、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的,可以选择原行政机关或复议机关为任意被告; 4、两个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
1、一审 (1)起诉。行政诉讼实行不告不理原则,即当事人不起诉,人民法院不能主动受理。 (2)受理。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受理。 (3)审理。人民法院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2、二审 当
打行政诉讼法官司要先满足以下这些条件: (1)有明确的被告。 (2)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3)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4)原告是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起行政诉讼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被起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2)有明确的被告。被告只能是做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
1、提起行政诉讼的只能是作为具体行政行为相对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被告应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符合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原告应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所谓“事实根据”是提出认为行政机
可以采取下列方法来修改合同文本: 1、一般情况下,只要当事人协商一致,就可以变更合同; 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应当依照其规定; 3、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
1、正常情形下起诉期限的计算。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2、未告知具体行政行为之起诉期限的计算。正常情况下起诉期限以被征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作为起算点。 3、未告知起诉期限时起诉期限的计算。
行政诉讼败诉后上诉方式是: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
行政诉讼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才会被法院受理: 一、提起行政诉讼的主体是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或者其他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 二、诉讼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四、诉讼属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