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05
以非法占有目的,骗取金融机构贷款,数额较大的,构成贷款诈骗罪。 1、一般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二万元至二十万元罚金; 2、数额巨大的,处五年至十年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至五十万元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贷款诈骗罪刑法的规定是: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贷款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1.为骗取贷款,向银行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行贿,数额较大的; 2.挥霍贷款或者用贷款进行违法活动,致使贷款到期无法偿还的; 3.隐匿贷款去向,贷款期限届满后,拒不偿还的; 4.提供虚假担保申请贷款,贷款期限届满后,拒不
刑法上诈骗罪与民事上欺诈行为的区别是: 1、民事欺诈是指在民事活动中,故意以不真实的情况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使对方陷入错误的认识,而作出一定民事行为的意思表示,从而达到发生、变更或消灭一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不法行为,但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2、而
诈骗犯罪中罪轻的辩护要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是诈骗罪的共同犯罪中的从犯;有自首行为的;有立功表现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贷款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有: 1、编造引进资金的; 2、编造引进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3、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4、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5、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6、使用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7、先借贷后采用欺诈手段拒不还贷的
法律制定的主体是公民、机构和组织。我国宪法制定的主体是人民,全体人民享有制宪权,是制宪主体。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地方性行政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行政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各个直属机关(央行、审计署等)制定。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体要件是一般主体。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法律对于行政案件处罚上报制度的规定是:案件调查部门依照行政处罚法规定的一般程序查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经法制工作部门审核。依照简易程序实施的行政处罚,可不经法制工作部门审核,但在送达处罚决定书后,应抄送法制工作部门备案或向法制工作部门提交存根
关于缓刑的规定在《刑法》第七十二条。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根据法律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相应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集资诈骗案的判刑标准: 1、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构成集资诈骗罪,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犯罪数额达到巨大标准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则应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
合同诈骗罪刑法规定: 1、本罪侵犯的客体:经济合同管理秩序和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本罪在主观为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