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08
主体包括下列几种: 1.企业的厂长、经理和其他管理员、企业的职工或临时雇佣工等。 2.现已离退休或转调的原企业的人员。 3.受委托并因而知悉、掌握商业秘密的人,如律师、专利代理人、经济顾问等。 4.对企业有监督、检查、调查和管理权的人。 5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商业秘密权(商业秘密权利人对商业秘密所拥有的合法权益)以及受国家保护的正常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 (二)客观要件。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并且给权利人造成了重大损失。 1、首
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是实施了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使他人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市场秩序,主体则是一般主体。
有下列救济途径: 1.民事救济。即请求违反保密协议的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侵害商业秘密的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 2.行政救济。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查处侵权行为,当企业商业秘密遭到侵害时,企业应当及时向工商部门检举,并提供相关的侵害证据
侵犯商业秘密的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或者非法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或获取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
行为人侵犯商业秘密的立案标准为: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应当立案追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商业秘密权利人对商业秘密所享有的合法权利,属复杂客体。
如果劳动合同中约定了保密条款或者双方签订了保密协议,则违反商业秘密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用人单位可以依法去申请劳动仲裁。但如果没有约定,则一般属于民事争议。
可以构成我国《刑法》中侵犯商业信誉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侵害的客体是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客观方面是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了重大损失。
商业秘密的立法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
商业秘密要有秘密性、价值性和防护性等条件。 1、秘密性,只有尚未公开的信息才可称为商业秘密; 2、价值性,商业秘密应当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实用性等特征; 3、防护性,商业秘密应当是已经被采取必要保护措施的商业信息; 4、商业秘密要有的其他条件
不属于商业秘密的是: 1、专利。 商业秘密要求不为公众所知悉,专利授权的前提是公开,只有公开专利的技术方案才能得到保护。既然所有的专利(国防专利除外)的技术方案都是公开的,那么专利就不可能成为商业秘密。 2、能被反向工程破译的产品。 产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