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8
诈骗罪从犯应这样认定:在共同诈骗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诈骗罪从犯。犯诈骗罪的,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但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一,在实施诈骗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首先提出犯意者通常为主犯,随声附和、表示赞同者通常为从犯。但这个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仅仅在犯罪共谋阶段随声附和,而在具体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亦属于主犯,而不构成从犯。第二,在实施诈骗前
认定敲诈案中的共同犯罪: 1、行为人必须是两个人(含二人)以上; 2、行为人共同实施了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 3、行为人之间具有共同敲诈勒索的故意; 4、各共同敲诈勒索犯罪人在共同故意支配下,彼此联系,互为条件。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诈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诈骗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
借贷型诈骗罪的认定如下: 1、诈骗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 2、诈骗人在借款时都会采用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手段,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的认识; 3、诈骗人在骗得财物后不会考虑归还财物。 诈骗罪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
认定诈骗罪的犯罪数额的标准;数额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可认定为数额较大;达到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可认定为数额巨大;达到五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诈骗罪的诈骗数额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三个标准。数额较大标准: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千元以上(3千元至10000元)的,属于“数额较大”。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诈骗罪从犯的认定标准如下: 1、在实施诈骗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首先提出犯意者通常为主犯,随声附和、表示赞同者通常为从犯; 2、在实施诈骗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被动接受任务、服从指挥者通常为从犯; 3、在诈骗案中实行行为强度通常较小,或者技巧不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诈骗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应认定为诈骗罪共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为共同犯罪的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为从犯。
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 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 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 4、使用骗取的
根据法律规定,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应当界定为:即以合同诈骗的方法,非法掌握、控制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财物,并在此基础上使用、收益、处分该财物,形成非法所有的事实状态。
保险诈骗罪的认定:符合下列要件的构成保险诈骗罪: 1、客体是保险公司的财产所有权,以及国家的保险制度;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险法规,采用虚构保险标的等方法,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是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 4
认定涉刑事犯罪的合同效力是:如果具备生效要件的,有效;如果具有可撤销或无效情形的,则无效。认定涉刑事犯罪的合同效力,要看合同主体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表意是否真实;内容是否不违背公序良俗;以及是否具有可撤销或者无效等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