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5
劳动争议调解不成的可以申请仲裁。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依照《企业劳动争议条例》有关规定,应当在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三十日内进行。在此期间当事人拒绝调解或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调解委员会应当向当事人宣布调解不成,告知其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劳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成员应回避的情形: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 (四)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当事人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可以主动调解。当事人一方明确拒绝调解的,不得调解。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调解不成的,应当终止调解,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代表担任,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即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工会代表、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组成。
我国目前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地方人民法院。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是负责调解本企业内部劳动争议的群众性组织,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企业行政代表和企业工会委员会代表组成。县、市、市辖区设立仲裁委
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有下列职责:调解本企业内发生的劳动争议;对职工进行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做好劳动争议的预防工作。但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不具备强制性。
有下列职责: 1、调解本企业内发生的劳动争议。 2、检查督促争议双方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 3、对职工进行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做好劳动争议的预防工作。
回避是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成员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遇有法定的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情形,依法退出对该案处理的制度。回避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劳动争议案件能够得到公正、公平的解决。根据有关规定,调解委员会成员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要求回避: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成员符合以下情形应当回避:仲裁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仲裁员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的;仲裁员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的;仲裁员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以下劳动争议可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调解员应当由公道正派、联系群众、热心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成年公民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