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5.25
刑事案件延期审理的情形: 1、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 2、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建议的; 3、由于申请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的。
1、发现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选漏罪行、选漏同案犯罪嫌疑人,需要补充侦查或者补充提供证据的; 2、被告人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或者提供重要线索,需要补充侦查进行查证的; 3、发现选漏罪行或者选漏同案犯罪嫌疑人,虽不需要补充侦查和补充提供证据,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 (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下列四种情形之一的,当事人都可以申请延期开庭审理,法院一般会同意的: 1、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2、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3、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取保候审期限到了不能延期。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富裕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立即解除;如果要继续侦查的,可变更强制措施;期限届满即应及时解除取保候审,并及时通
二审审理期限是三个月,情况如下: 1、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2、刑事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二个月以内审结,对于可能判处死刑
公安机关接受报案、控告、举报、自首的刑事案件的立案审查期限,一般情况下,在七日以内决定是否立案。 重大、复杂线索,经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延长至三十日。特别重大、复杂线索,经地(市)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延长至
取保候审的期限不可以延长。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
我国的相关法律对审理期限的概念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审理期限是法院从受理案件后,到审结为止,法律所允许的最长时限,法院必须在审理期限内作出裁判。在民事案件中,普通程序是立案之日起六个月。简易程序是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在刑事案件中,公诉案件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