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08
1、犯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的犯罪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2、本罪
我国对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立案标准的规定有,如果行为人编造虚假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虚假的恐怖信息而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立案。
行为人编造虚假恐怖信息构成犯罪的应当受到的处罚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行为人构成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二者之间的区别是: (1)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本罪的主观故意内容为明知编造、传播的是虚假恐怖信息而仍决意为之;后罪的主观故意内容却表现为明知是虚假的危险物质而决意投放。 (2)行为方式不同。前罪表现为
构成本罪既遂的,法院一般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犯罪后果达到严重程度的,法院则应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关于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既遂法院一般如何判刑的问题,还可以点击在线律师咨询,我们帮你更快更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刑法第291条),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物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的处罚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是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
根据《刑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知道,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指的是犯罪嫌疑人故意编造恐怖信息,比如:爆炸威胁、生物威胁、放射威胁等,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仍然故意向外传播,从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需
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犯罪认定标准是: 1、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主观上是故意的心态; 3、客体是他人的人格权; 4、客观上行为人在网络上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情形。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
公安机关对调查的恐怖嫌疑人的约束管制具体如下:未经公安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指定的处所;不得参加大型群众性活动或者从事特定的活动;未经公安机关批准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进入特定的场所;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定期向公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