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1
入户抢劫和入室抢劫区别: 一、表现不同。 入户具有非法性,即未经主人的同意擅入私邸,进而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也就是以实施抢劫犯罪为目的。 非法侵入他人的住所,具体表现形式多样,如公然破门而入,秘密侵入,欺骗侵入等等。但行为人基于某种合法、正当
1、入户抢劫是指行为人用各种非法手段进入公民家中实施抢劫的行为。入户抢劫是近年来抢劫罪中的常见多发情形。这里所说“户”,应理解为居民住宅,并不包括其他场所,如单位的办公楼、学校、公共娱乐场所等,否则,有悖立法原意。 2、对“入户”不能仅理解
入户抢劫罪需要注意法律意义上的“户”以及需要入户的目的是抢劫。法律意义上的“户”,是指人长期或固定生活、起居或者栖息的场所,居民住宅是“户”的典型,大学宿舍、酒店等不能算作是“户”。入户是抢劫的预备行为,入户就是为了抢劫,而不是合法地进入户
入户盗窃不定抢劫罪,认定为盗窃罪。犯盗窃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才认定构成转化型抢劫罪,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我国法律规定,盗窃罪、抢夺罪还有诈骗罪在符合法定的条件的情况下都是可以转化为抢劫罪的。
抢劫罪和抢夺罪从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去分析,主要有以下区别: 1.客观行为不相同。抢劫罪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而抢夺罪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财物,使他人来不及反抗; 2.客体不完全相同
一是从主观方面看,入户抢劫要求在入户前就有抢劫的故意,而在户抢劫是入户后才萌生抢劫的故意;二是从客观方面看,入户抢劫中的“入户”是在具有抢劫故意的主观心理作用下,所实施的进入他人住所的行为,是一种积极作为的行为方式;在户抢劫中的“在户”不是
入户抢劫的认定是: 1、户的范围,是指住所,其特征表现为供他人家庭生活和与外界相对隔离两个方面; 2、入户目的的非法性,进入他人住所须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 3、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必须发生在户内。 认定入户抢劫是指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
入户抢劫罪需要注意法律意义上的“户”以及需要入户的目的是抢劫。法律意义上的“户”,是指人长期或固定生活、起居或者栖息的场所,居民住宅是“户”的典型,大学宿舍、酒店等不能算作是“户”。入户是抢劫的预备行为,入户就是为了抢劫,而不是合法地进入户
抢劫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主要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入户抢劫还侵犯了公民的住宅安宁权。入户抢劫也是构成抢劫罪,但是会加重处罚。
入户抢劫行为包括以下几种: 1、行为人先在户外对被害人进行暴力强制,使之不能反抗,然后入户取财; 2、行为人利用谎言、骗局将被害人引出后,进行暴力强制,使之不能反抗,然后当着被害人的面入户取财; 3、行为人入户将被害人引出后进行暴力强制,使
抢劫金额的多少影响着量刑时间的长短。抢劫数额达到1千元的,可以增加三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 抢劫数额超过1千元的,每增加150至250元,可以增加一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抢劫数额超过1万元的,每增加1500至2500元,可以增加一个月刑期确定基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抢劫罪的显著特征是“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财物”,所谓“暴力”,是指犯罪人对财物的所有者、管理人员实施暴力侵袭或者其他强制力;所谓“胁迫”,是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