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法律常识 > 刑事辩护法律常识

我国提出非法持有弹药罪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2.10.17

专题首页 法律短视频 律师说法 专业问答
行动指南
(1)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弹药的管理制度。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单位也可成为本罪主体。 (11)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禁止私人持有的枪支、弹药,而故意隐藏不交。 《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第二款、第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律师普法
  • 非法持有弹药罪与私藏弹药罪有什么区别
    非法持有弹药罪与私藏弹药罪有什么区别

    非法私藏弹药罪,是指依法配备、配置弹药的人员,在配备、配置弹药的条件消除后,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私自藏匿所配备、配置的弹药且拒不交出的行为。非法持有弹药罪是指不符合配备、配置弹药条件的人员,违反相关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擅自持有弹药的

    2020.06.13 169
  • 非法持有弹药10000发要什么标准
    非法持有弹药10000发要什么标准

    对于非法持有弹药这种情况的话,那么一般会做出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情节严重主要是指:非法持有、私藏民用枪支、弹药,数量较大的。下列两种情形依照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处罚: 1、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

    2020.08.10 111
  • 中国新刑法非法持有弹药罪判几年?
    中国新刑法非法持有弹药罪判几年?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非法持有、私藏军用枪支二支以上的;(二)非法持有、私藏以火药为动力发射枪弹的非军用枪支二

    2021.04.26 118
专业问答
  • 非法持有弹药罪是否属于非法持有弹药罪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非法持有、私藏军用枪支二支以上的; (二)

    2022-08-07 15,340
  • 非法持有弹药罪是否有本罪的前提

    非法持有弹药罪属于刑事犯罪,行为人犯此罪的,严重。行为人构成非法持有弹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2-06-09 15,340
  • 非法持有弹药罪怎么定罪量刑,非法持有弹药罪刑

    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枪支、弹药管理制度。国家禁止个人非法持有,隐藏枪支,弹药。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明确规定,任何部门或个人都非法持有枪支,隐瞒枪支是违法犯罪

    2021-10-09 15,340
  • 非法持有弹药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和客观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弹药的管理制度。国家禁止任何个人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1996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非法持有、私藏枪支,都是

    2023-09-05 15,340
法律短视频
  • 如何认定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 01:11
    如何认定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我国是禁止任何人非法持有、隐藏枪支弹药的。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我国枪支管理的规定,私自挪用、隐藏枪支弹药,危害公共安全且拒不交出的行为。认定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有以下几点,分别是: 1、行为人

    909 2022.04.15
  • 非法持有枪支罪案件的性质是什么 00:53
    非法持有枪支罪案件的性质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非法持有枪支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从量刑的角度上看,非法持有枪支罪属于轻罪案件。另一方面,非法持有枪支是一种持有型犯罪。具体指的是不符合配备、配置枪支、弹药条件的人员,违反枪支管理法律

    1,560 2022.04.17
  • 我国宪法权的主体是什么 00:56
    我国宪法权的主体是什么

    我国宪法权的主体是人民。按照宪法的理论,制宪主体不同于制宪机关。我国宪法制定的主体是人民。而制宪机关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全体人民享有制宪权,是制宪主体,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享有制宪权,而是制宪机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

    10,885 2022.04.17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我国提出非法持有弹药罪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