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01
根据共犯人的作用:主犯、从犯、胁从犯。根据共犯人的分工:组织犯、教唆犯、帮助犯和实行犯。我国主要是按照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并结合分工进行分类的(作用为主,兼顾分工)即分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四种类。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需要下列犯罪构成: 1、本罪主体为为特殊主体,只能是负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 3、犯罪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 4、客观方面是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
走私毒品罪的判定标准: 1、走私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2、走私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公斤,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
销售有害食品罪的犯罪构成: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是实施了销售有害食品的行为;客体是国家对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秩序、以及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
共同犯罪的认定条件: 1、共同犯罪人在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2、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客体; 3、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4、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1、需要两个以上的行为人,才能构成共同犯罪; 2、两个以上的行为人之间需要有部分的共同故意,既行为人之间的犯罪故意需要有重叠的地方,不得只有行为之间的联系,需要有共谋; 3、不可以共同过失犯罪,需要是故意为之。
犯罪中止的认定条件是: 1、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 2、自动地停止犯罪或自动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3、彻底地停止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首先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的犯罪的故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然后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最后犯
诈骗共同犯罪的认定标准如下: 1、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人以上; 2、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必须是犯罪行为; 3、每个共同犯罪分子的行为都是通过一个共同的犯罪目标将其个人行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犯罪活动整体; 4、共同犯罪人的行为与犯罪结果有
犯罪情节较轻可以从以下个方面进行认定: 1、犯罪主体。一般情况下,未成年犯、老年犯以及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犯罪人,在罪行本身并不严重的情况之下,可以考虑认定为犯罪情节较轻; 2、情节轻微。一般指犯罪手段上、行为、方法、对象、动机、犯罪后的态度
1988年12月19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联合国第六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第一个将毒品犯罪定义为国际犯罪的公约。 处罚标准: 1、非法持有毒品罪非法持有鸦片一公斤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2、非
运输毒品犯罪主观要件证据主要有以下问题: 1、需要证明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明知这是毒品才构成犯罪; 2、与毒品犯罪有关联的物证、书证收集不到位; 3、破案时机把握不准; 4、毒品鉴定存在问题,实践中一般对毒品只作定性鉴定,而不作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