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5
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通常情况下,交通事故的当事人要先报警。车辆受损的,首先标明事故车辆位置,然后把车辆移到不妨碍交通的地方。然后打电话通知保险公司,让保险公司派人来核定损失。交警在现场勘察完后,再制作事故认定书来定责,交给事故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处理所管辖的区域或者道路内发生的交通事故。关于受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的,应当登记备查,记录报警时间、报警人姓名、单位、联系电话、发生交通事故时间、地点、车辆类型、车辆牌号、是否载有危险物品
交通事故责任范围法律的规定如下:根据交通事故各方的行为对交通事故的作用大小及当事人的过错程度,确认各方的责任范围。具体可以划分为全责、主责、同责、次责、无责五种。
交通事故残疾辅助器具费的规定有: 1、受害人治疗终结后定残的,赔偿义务人应当对其赔偿必要的残疾及辅助器费; 2、残疾辅助器费以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为标准进行计算。
交通事故人伤的索赔期限为三年。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属于民事纠纷,适用民事诉讼时效,一般民事诉讼时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起算。如果受害人向侵权者主张权利,则时效从最后一次主张权利之日起计算。
交通事故财产损失评估相关规定:1、维修被损坏车辆的费用、车辆所载物品的损失、车辆施救费用;2、因事故车无法修复或者车辆报废,购买和事故车价值相同的车辆费用;3、依法从事经营性活动的车辆,因交通事故而无法从事相应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合理停运损失;
关于处理交通事故的管辖规定是:道路交通事故一般由发生地的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未设立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由设区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处理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道路交通事
交通事故审判程序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适用简易程序审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程序为: 1、机动车驾驶人报案; 2、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 3、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4、当事人协商一致进行赔偿; 5、协议不成的,死者家属依法向法院起诉,向责
1、交通部门现场勘查; 2、交通部门进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3、交通部门组织赔偿调解; 4、调解成功的进行赔偿,调解不成的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判决。
交通事故诉讼应走的程序: 1、当事人向法院起诉; 2、法院受理该诉讼并进行立案; 3、向被告发送起诉状副本并通知被告答辩; 4、法院安排开庭时间并向双方发送传票; 5、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