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2
民法典的施行时间是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由于民法典是民事生活领域的基本法,有些制度是修改和补充,有些制度是创设性的全新制度,需要在通过后宜留出一定的时间供社会各界学习、准备,但是,考虑到力争在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在这之前,需要
法律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规定有以下几点: 1、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2、但是,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
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
民法总则诉讼时效为三年。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我国《民法总则》的生效时间为2017年10月1日。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一、诉讼时效届满只是使义务人享有抗辩权。 二、关于抗辩权的行使,义务人必须主张,否则不会发生效力,因为抗辩权是一种权利,如果不行使,不会发生效力。 三、抗辩权发生的效力只是使请求权陷入障碍,而非使请求权消灭。 四、“同意履行”只需要作出同意
更改抚养权的方式:如果双方都同意变更抚养权,且变更后有利于孩子生活的,可以通过办理变更抚养权协议公证来变更;如果双方对变更抚养权没有达成协议,但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变更抚养权的诉讼。
《民法总则》对欺诈的要件做了更加详细的规定,比如表意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从而作出违反真实意思的意思表示等。在第三人欺诈的情形,如果相对人明知或应知欺诈情形的,受欺诈的一方,仍然可以行使撤销权;如果相对人善意不知的话,则受欺诈的一方不享有撤销
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预定监护规定如下: 1、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2、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事先与其近亲属和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其监护人。协商确定的监护人在成年人丧失或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民法总则第14条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平等。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资格平等地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不受有无行为能力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