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25
离婚时一方可以向对方提出精神损害赔偿,但是必须符合相应的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1.重婚的; 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3.实施家庭暴力的; 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重婚罪是可以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离婚申请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形是有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有其它重大过错的行为,导致无过错方身心遭受严重精神损害。
离婚赔偿在法律上是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受害者所遭受的精神创伤来进行赔偿。但是如果夫妻之间另外一方采用暴力殴打,遗弃的方式对待自己的伴侣,从而导致另外一方遭受了严重的精神损失的,那么人民法院在判决的时候,判定赔偿义务人所赔偿的精神损失费
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害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
离婚损害赔偿的计算标准: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3)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 (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离婚损害赔偿的计算标准: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3)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 (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我国法律规定了以下几种可以导致离婚的情形: 1、有配偶又与他人同居; 2、一方实施家庭暴力; 3、一方有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法律规定的有其他重大过错的行为。
行政诉讼中适格的原告主要是指: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人民检察院在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时也可以做行政诉讼的原告。
民事诉讼中,证据一般是在一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据,人民法院会根据法定程序,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全面客观的审查核实。
离婚后可请求赔偿过错方的损害责任。离婚后一方受到损害的,有权利对故意或者过失施加侵害行为的人主张损害赔偿。离婚后,如果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导致另一方受有损害,可以要求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