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4
女职工怀孕后流产,可以根据怀孕时间的长短,享受相应的产假。女职工怀孕不满四个月流产的,可以享受十五天至三十天的产假,具体以医院出具的休息证明为准;怀孕满四个月以上的,给予四十二天的产假。产假期间,工资照发。
女职工在怀孕期间可以主动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单位一般不得以裁员或者无过错性辞退的方式与女职工解约。当女职工具有严重违反单位的规章制度等情形时,单位才可以依法单方面与其解约。
受疫情没上班工资如果是确诊、疑似、密切接触者因隔离需要无法上班的,用人单位要支付劳动报酬,如果因停产停工或者交通管制无法正常上班的,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正常支付劳动报酬。
劳动合同期满不能解除怀孕的女职工,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就算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也是不能终止劳动合同的,必须将劳动合同延续至相应情形消失时才能终止。
孕期女职工可以自主解除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除女职工存在过失性辞退情形外,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按经济补偿的标准支付两倍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用人单位能与怀孕期间的女职工解除合同,但是不能采取裁员或者无过错辞退的方式。采取上述方式的就属于违法解约,需要向职工支付赔偿金。但不采取方式,采取与职工协商一致等方式是可行的。
怀孕女职工能否解除劳动合同,要视实际情况而定。因劳动者的过错,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在女职工怀孕期间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除劳动者的过错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怀孕女职工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女职工怀孕、产褥、哺乳期的,劳动
用人单位认为女职工隐瞒怀孕事实,以欺诈手段签订劳动合同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是无效的行为。理由是,用人单位这一录用女职工的限制性条件,实际上既是剥夺了怀孕妇女获得劳动的权利,同时又侵犯了妇女的生育权,是违反了妇女权益保护法违法行为,是对怀孕妇女
女职工从怀孕到生产完毕期间的劳动权益都是受到劳动合同法保护的,在整个孕期公司不能无故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
企业关闭怀孕职工的补偿,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经济补偿标准进行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在工伤认定中,单位并不需要对员工的工作时间,工作职责以及工作范围进行描述,只有在单位在不认为是工伤的情况下,才需要写明这些作为不是工伤的证明材料。 一般情况下都是按照实际情况填写。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