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14
工伤后做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并提交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有效的诊断证明、工伤职工的居民身份证等材料,在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结论,按伤残等级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职工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停止享受工伤待遇。《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或者停工留薪期满(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延长期限),工伤职工或者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设区的
工伤鉴定的流程中包括劳动能力鉴定,但是当事人在申请工伤认定时,社保行政部门等只会对工伤等级进行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则要在工伤等级认定结果出来后由当事人再依法去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鉴定伤残等级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医疗依赖;器官损伤;功能障碍;生活自理障碍;其他。
确定的时间不同。伤情鉴定在伤情发生后即应进行,而伤残评定则应在治疗终结后进行,这是因为两者的评价基础不一样。提出鉴定的时间和机关不同。劳动能力鉴定由劳动者或家属或单位向劳动部门提出;伤情鉴定一般由公安机关提出;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一般由公安机关
1.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2.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鉴定伤残等级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医疗依赖;器官损伤;功能障碍;生活自理障碍;其他。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是需要根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这一法律文件来确定的,详情请参考《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严格意义上讲,认定工伤以后,做的是劳动能力鉴定,所分的级别也就是劳动能力鉴定级别。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期间工资按月支付,工资福利待遇不变。职工工资低于统筹地区平均工资60%的,按照60%计算。职工工资高于统筹地区平均工资300%的,按照300%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