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6
停工留薪期间,工资是按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来发放的。停工留职期间的工资待遇由工作单位进行发放,一般是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一、二款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
工伤休息期间,工资按照工伤职工本人受伤前十二个月内平均月工资收计算。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需要延长的,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工伤期间工资不只发基本工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需要延长的,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工伤工资不是基本工资。工伤工资按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工资计算。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
工伤期间,工资按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支付。停工期间的工资由工作单位支付,一般为12个月。严重伤害或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职工因工作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有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原工资福利待遇在停工留薪期内不
在职工的工伤期间,并不是只发基本工资。在停工留薪期内职工的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需要延长的,则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工伤职工的停工留薪期应当凭职工就诊的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或者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伤康复机构出具的休养证明确定。停工留薪期超过12个月的,需经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停工留薪期结论为最终结论。
工伤工资不是基本工资,是员工的实际应发工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需要延长的,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劳动者的出勤、绩效考核得分以及加班情况计算;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月计薪日为21.75天,比如某员工工资
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需要延长的,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对于劳动者因工伤需要进行停职医疗的情形,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其用人单位对该劳动者应采取停工留薪的措施,原工资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其停工留薪一般不超过12个月,对于有特殊情形的,是可以延长的,但是最长不超过24个月。
依照我国法律规定,工伤期间工资保留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