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8
12个月至24个月。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一般而言,停工留薪期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
工伤停工留薪期会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伤病情诊断意见来确定,一般不超过12个月。因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也可申请延长停工留薪期,经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不超过12个月。
劳动者工伤停工期间的,可以获得劳动报酬,对劳动者应该享受的停工留薪而没有停工的,没有相关规定。故停工留薪期未停工如何享受工伤待遇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具体分析。
工伤事故中职工的停工留薪期如何确认 1、发生工伤事故后停工留薪期的确认程序 (1)、由用人单位统筹地区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定 (2)、由用人单位确定,也即工伤职工将工伤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或是休假
《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的确认并没有具体规定,只是规定了工伤职工在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时,由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停工留薪期是否延长及延长的期限作出认定,故各地对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的具体确
停工留薪期的确认主要有两种形式:(一)停工留薪期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假单确定的。比如《浙江省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具体期限根据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伤病诊断意见确定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即因工受伤的停工留薪治疗期一般是一年。如果伤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但特殊情况可以延长,例如伤情严重或其他特殊情况,延长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申请延长的,需要经过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确认,而不能由员工与单位协商延长。也就是说,停工留薪的最长时间是2
工伤治疗期间的工资,一般会让劳动者所在的用人单位发放,并且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伤治疗期间工资的支付周期通常是按月支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工伤导致的停工留薪待遇期间,一般不超过12个月。即使有特殊情况允许延长,最多也只能再延长12个月。
停工留薪期是从受伤休息之日开始计算。职工由于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可以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