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08
劳动争议一般都是根据争议的内容进行分类,包括: 1、对劳动关系的争议; 2、对劳动合同的履行,终止等发生的争议; 3、解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4、劳动者的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引起的争议; 5、工资报酬引起的争议。
不属于劳动争议:下列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 1、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 3、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或者对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职业病诊
我国法律对劳动争议诉讼时效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处:当事人应当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之日起一年内申请仲裁;如果是因拖欠劳动报酬的不受一年时间限制,但是如果劳动关系终止的则要在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若对仲裁裁决结果不服,应当在15日内向人民法院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可以中止、中断,仲裁时效中止的,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要具备下列条件: 1.起诉人必须是劳动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即用人单位或劳动者。 2.必须有明确的被告。 3.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4.必须经劳动争议仲裁机关仲裁。 5.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限内提起诉讼。
要注意下列事项: 一、注意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规定。 二、当事人必须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一般由用人单位注册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三、当事人申请劳动仲裁时应当提交申诉书的正本和副本若干份。 四、劳动争议仲裁申诉书
先仲裁才能起诉的劳动争议有: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
劳动诉讼步骤:经过劳动仲裁程序;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开庭裁判,法庭辩论;庭审调解;宣告判决。
1、着重调解的原则。调解必须在自愿、合法、公正的基础上进行,但不能久调不决,损害当事人的利益。 2、及时处理的原则。不论是企业调解委员会、仲裁委员会以及人民法院,都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尽快处理劳动争议,防止矛盾激化。 3、重在基层解决的原则。也
劳动者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或者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诉讼要提交以下这些材料: 1、起诉状正本一份,并按被告人数提供相应的副本; 2、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材料。当事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交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或户口本等的复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