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12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有: 1、侮辱:指语言、文字或暴力手段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分为口头侮辱、文字侮辱和暴力侮辱。 2、诽谤:指无中生有、捏造并散布虚假的事实,恶意中伤他人的行为,分为口头诽谤和文字诽谤。 3、新闻报道失实。 4、诬
侵犯名誉权的后果:受害人可以要求侵权者停止侵害行为、恢复受害人的名誉、对受害人进行赔礼道歉、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受害人还可以侵犯名誉权为由提起诉讼。如果侵害后果严重的,受害人还可以报案,要求公安机关给予侵权人以行政处罚。
侵犯名誉权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 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该赔偿侵权行为造
侵犯名誉权的后果,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该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一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与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
侵犯名誉权的处罚方式:行为人应当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 如果行为人拒不承担前款规定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社交媒体进行公告等方式进行执行,并且因此而产生的必要费用由行为人负担。
公民或法人有保持并维护自己名誉的权利。是人格权的一种。名誉是指具有人格尊严的名声,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受法律的保护。任何人对公民和法人的名誉不得损害。凡败坏他人名誉,损害他人形象的行为,都是对名誉权的侵犯,行为人应负法律责任。所谓名誉权,是人
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如下: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这种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人是指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
侵犯名誉权的立案标准需要从主客观方面共同分析:①客观方面: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采取的手段多为侮辱诽谤等。②主观方面:行为人有过错。即行为人具有实际恶意。③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④其影响为:行为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
侵犯姓名权的行为: 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 2、盗用他人姓名。 3、冒用他人姓名。 侵犯名誉权的行为: 1、侮辱行为。 2、诽谤行为。 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 4、评论严重不当。
侵犯姓名权的行为: 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 2、盗用他人姓名。 3、冒用他人姓名。侵犯名誉权的行为: 1、侮辱行为。 2、诽谤行为。 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 4、评论严重不当。
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侮辱他人的;诽谤他人的;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其他情形。侵犯名誉权的后果是:行为人需要对受害人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若受害人要求赔偿,还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侵犯名誉权行为方式主要有: (一)侮辱; (二)诽谤; (三)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 后果: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侵权行为有这些类型: 1、侵害财产权的侵权行为; 2、侵害人身的侵权行为; 3、侵害人格利益的侵权行为; 4、侵害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 5、侵害身份权的侵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