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7
战时违抗命令罪量刑标准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战时违抗命令罪是指军人在战时故意违抗上级命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
构成战时违抗命令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战时违抗命令罪是指军人在战时故意违抗上级命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
拒传假传军令罪与战时违抗命令罪的区别是客观表现不同和主体要件不同。拒传军令罪客观表现是在战时明知是与作战有关的命令、指示等而故意拒绝传递的行为。假传军令罪客观表现为战时伪造、篡改军事命令并予以传达或发布,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违抗作战命令罪
战时违抗命令罪构成要件: (一)侵犯的客体是作战指挥秩序。 (二)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战时违抗作战命令,并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 (三)主体为特殊主体,即是与作战命令发布者有隶属关系的下级军职人员。 (四)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指挥人员违抗命令、作战消极的,可能构成《刑法》中的违令作战消极罪,我国人民法院可以对其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处罚:指挥人员违抗命令,临阵畏缩,作战消极,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五年
构成战时违抗命令罪的,相应的量刑标准为,如果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构成战时违抗命令罪的法定要件是: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作战指挥秩序。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战时违抗作战命令,并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 3、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是与作战命令发布者有隶属关系的下级军职人员。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
指挥人员违抗命令,临阵畏缩,作战消极,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其区别在于: 1、客观表现不同。假传军令罪是行为人传达或发布经过伪造或篡改的命令,只能表现为积极的行为,违抗作战命令罪则是拒不执行上级的作战命令,一般表现为不作为;拒传军令罪,也表现为不作为,即拒绝达军事命令。但拒传军令罪的行为人拒绝的是对
拒传、假传军令罪与战时违抗命令罪的区别为:客观表现不同。假传军令罪是积极的传达或发布伪造、篡改的命令;拒传军令罪是拒绝传达军事命令;战时违抗命令罪是拒绝执行军事命令。主体不同。拒传、假传军令罪的主体是有传达命令职责和发布命令职权的军人;战时
违令作战消极罪既遂的判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违令作战消极罪,是指指挥人员违抗命令,临阵畏缩,作战消极,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抗命令、临阵畏缩、作战消极,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违令作战消极罪的量刑是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行为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则对行为人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