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09
根据规定,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
当事人被监视居住的,公安机关不可以终止侦查。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具体由居住地当地的社区矫正组织负责实行。例如: 1、可以采取以GPS定位被监视人手机; 2、随机拨打被监视人手机来监控其行动; 3、根据被监视人的地址,随时上门调查等。 构成刑事犯罪的,要依据触犯的罪名,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
监视居住期间的规定,被监视居住的人在监视居住期间必须遵纪守法,遵循法律的一些规定。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无固定住处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 (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
解除监视居住的方式为:监视居住到期就能解除。监视居住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责令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得离开指定的区域,并对其行动加以监视的强制方法。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期。被判处管制的,监视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监视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
监视居住适用人群:刑事诉讼法修正以来,增加了监视居住的条件,对监视居住的对象作出了比较清晰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下列景象之一的,可以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1、可以判处管制、拘役或单独适用附加刑;2、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并采取取保
法律上监视居住最长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监视居住到期的解除: 1、对于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或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监视居住的期限最长不超过六个月)的,应及时解除监视居住; 2、解除后应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监视居住的处罚规定是:行为人违反监视居住所要遵守的规定的,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监视居住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为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而限定其不得离开住所或者指定居所,并监视其行动的一种强制措施,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解除监视居住的结案时间需要视案件的复杂程度确定。监视居住期满后,应当及时解除监视居住,结案需要视案件的复杂程度确定,公安机关还在侦查,需要知道具体案情才能判断。监视居住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责令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期
监视居住期满应当解除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监视居住,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监视居住。解除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