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13
公开审理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制度。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审理程序不公开。对于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除以上情况以外,所有民事案件均应当公开审理。
民事二审案件符合法律规定的,可以书面审理。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对于二审案件,应当开庭审理,对于下列的二审案件,可以进行书面审理: 1、不服不予受理、管辖权异议和驳回起诉裁定的; 2、当事人提出的上诉请求明显不能成立的; 3、原判决、裁定认定
刑事案件不可以改成民事,除非构不成刑事案件,不能按刑法处罚,民事案件是我国公民内部的一些矛盾纠纷,一般都是关于合同、财产、婚姻、公司等问题形成的经济利益或权利纠纷,但刑事案件是危害到社会秩序,触犯刑法的犯罪行为。
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可以撤销案件,但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情节比较轻微、危害不大,在法律上不被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经过了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
一般情况下,在七日以内决定是否立案。重大、复杂线索,经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延长至三十日。特别重大、复杂线索,经地(市)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延长至六十日。
1.民事案件为自诉案件,而刑事案件一般为公诉案件。2.诉讼时效不同。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一般在3年,而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是具体的该犯罪行为有可能涉及的罪名的量刑档次的最高期限。
刑事案件立案后,发现有以下情形的,应当撤销案件: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刑事案件没有证据是不可以立案的。刑事证据指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材料。这一定义概括了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反映了证据的本质属性。基于立法的统一性,三部诉讼法对证据概念的理解应当是统一的。包括
不能。搜查一般是在立案之后,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侦查人员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但遇有紧急情况,即便没有立案、也没有搜查证,也可以进
刑事案件已经立案的一般不能撤销,除非案件属于以下情形,或者是自诉案件,当事人可以选择撤诉: 1、案件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该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
需要终止。遇到民事和刑事相互交叉的案件,一般是先审理刑事案件再审理民事案件。民事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涉嫌刑事犯罪从而刑事立案,那么需要先将犯罪线索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等待刑事程序终结后再恢复民事审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