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3
我国现行的交通事故责任共分五类,即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认定的标准分别是: (一)全部责任和无责任。完全由当事人中一方违章造成的事故,由违章者负全部责任,而与事故无直接因果关系的另一方无责任。 (二)主要责任和次要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肇事者造成交通事故后,主观上为逃避法律责任或救助义务,驾驶肇事车辆或者遗弃肇事车辆,逃离道事故现场的行为。需要同时符合这些要件才算肇事逃逸。
因逃逸致使责任无法认定的,推定逃逸人承担全部责任;事故的认定结果是事故当事人双方均有责任,在确定过错比例的基础上适当减轻逃逸方的责任; 属于意外事故的,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逃逸方有安全违法行为或驾驶有错误,他方没有过错,逃逸方负全责。
行为人在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如果构成交通肇事罪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要负以下责任: 1、行政责任。包括罚款、暂扣或吊销驾照等行政处罚; 2、刑事责任,可能涉嫌犯罪; 3、承担受害人的赔偿费用的责任。
交通肇事逃逸后责任:涉及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交通肇事逃逸承担的责任: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驾驶人逃逸,如果逃逸的驾驶人所驾驶的车辆投保交强险,则由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先行予以赔偿。
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
如果构成交通肇事罪逃逸就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
交通肇事逃逸的民事责任按照交警出具的责任认定书中的责任划分比例承担; 如果由于肇事者逃逸导致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则由逃逸方承担事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这里所说的民事赔偿责任就是对受害方的赔偿责任。
交通肇事逃逸的刑事处罚:构成交通肇事罪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而一般未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处罚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事故中有人肇事逃逸的,应当由逃逸的当事人负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