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3
我国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是不适用简易程序的,简易程序是指针对违法事实清楚,情节简单,后果轻微的违法行为,行政行为的相对人或利害关系人所提起的行政诉讼适用的审理程序。诉讼时间是四十五日内审结。
(一)法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需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审理的案件为第一审行政案件; 2、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 3、被诉行政行为是依法当场作出的或者案件涉及款额二千元以下的或者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 (二
人民法院所受理的行政诉讼的范围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的行政处罚;不服的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行政许可决定或不予答复、拒绝答复的行政行为等。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法律规定:1.适用简易程序的人民法院。2.适用简易程序的审级。只能适用于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3.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行政赔偿诉讼适用范围如下所示: 1、原告是行政侵权行为的受害人。 2、有明确的被告。行政赔偿诉讼的被告是执行行政职权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行政机关及其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相应的事实根据。
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都有: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
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纠纷案件的诉讼时效为20年,起算点是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计算,20年诉讼时效的规定体现了我国法律对行政相对人的不动产权利的保障。
行政诉讼的范围有: (1)人民法院所受理的行政诉讼的范围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的行政处罚; (2)不服的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 (3)不服的行政许可决定或不予答复、拒绝答复的行政行为等。 行政诉讼流程怎么走 1、人民法院在立案之
行政诉讼案件程序: 1、一审程序:起诉、受理、审理、裁判; 2、二审程序:上级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上诉,对下一级人民法院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行审理; 3、审判监督程序; 4、执行程序。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确定方式有: 1、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等行政处罚不服的,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2、对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3、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包括: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对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对行政许可决定不服的;以及对确认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