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30
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区别: 1、受案范围不同:民事诉讼是平等主体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的纠纷,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管理权的机关、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提起诉讼的; 2、诉讼种类不同:民事诉讼可
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区别如下: 1、诉讼的目的不同:民事诉讼所要解决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争议;刑事诉讼所要解决的是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确实犯罪和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 2、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都可以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共4编29章270条。第一编总则,分为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管辖,审判组织,回避,诉讼参加人,证据,期间、送达,调解,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和诉讼费用等11章。第二编审判程序,分为第一审
民事诉讼法的任务包括以下几点: (1)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 (2)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3)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等。 民事诉讼案件类型都有
民事诉讼法的意义如下: 1、对民事诉讼目的进行研究有助于民诉法学理论研究的内容的深化,促进民诉理论体系的完善。如何确立民诉目的,直接影响着诉讼主体的确定,诉讼职能划分等。因此,研究民诉目的有助于促进民诉理论向纵深发展; 2、对民诉目的进行研
起诉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并按顺序写成: 1、原告的身份信息。原告是个人的,应当写明原告方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原告方如果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写明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另还需写明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刑事诉讼法的待证事实有: (1)被告人身份; (2)被指控的犯罪行为是否存在; (3)被指控的行为是否为被告人所实施; (4)被告人有无罪过,行为的动机、目的; (5)实施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 (6)被告人的责任以及与
刑事诉讼法的待证事实包括被告人身份、是否存在被指控的犯罪行为、被告人是否实施了被指控的行为、被告人有无罪过、实施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被告人的责任以及与其他同案人的关系、是否构成犯罪等。
1、前提不同。仲裁的前提是当事人双方达成仲裁协议,表明自愿将争议提交仲裁机关。而民事诉讼不需要双方协商,只要一方的起诉符合法定条件法院就会受理。 2、选择权不同。是当事人有权选择仲裁员。而民事诉讼的审判人员由人民法院决定。 3、仲裁实行一审
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的区别如下: 1、诉讼主体不同。刑事诉讼法涉及公、检、法等数家司法机关,当事人为自诉人、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而民诉法仅有人民法院一家诉讼主体,当事人有原告、被告及第三人。 2、诉讼原则不同。 3、证据制度不同。
一、由执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向所在地中级人民提出假释建议书,并复以下材料: 1、罪犯评审鉴定表; 2、罪犯奖惩表; 3、终审判决书和裁定书; 4、历年减刑裁定书复印件; 5、罪犯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具体材料; 6、未成年或者老残(自伤自残除外
民事诉讼代理权限范围有: 1、一般代理:律师代理权限是参加诉讼活动、不对当事人在案件中的实体权利作出明确的表态; 2、特别授权代理:委托人通过特别授权委托律师对案件的实体问题直接作出决定并明确表态的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