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30
1、原告合法。原告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如行政机关处罚的是李某,那么就不能以李某妻子的名义起诉,只能以李某名义起诉。2、被告合法。被告必须是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授权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并必须指出
一是行政机关要写好答辩状。答辩状是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最重要的诉讼文书是行政机关要整理好证据材料。行政诉讼是全面审查,因此,不管行政起诉状提出哪些问题,行政机关都要提供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所有证据是行政机关要按期提交答辩状以及证据材料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的行政诉讼状中应写明原告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被告的名称、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当事人的具体诉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以及原告提交的证据的名称、来源等内容。
行政诉讼中答辩需要准备答辩状,答辩状中包括:答辩人的名称、地址等基本信息;法定代表人或者委托代理人的信息;答辩请求以及可以支持答辩请求的事实和理由;证明自身行政行为合法的规范性文件和证据。
1,驳回原告诉讼请求。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2、撤销判决。有法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
撤销行政诉讼的方式是: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情形。是否准许撤销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裁定。
避免行政诉讼的办法: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具体的行政行为,不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或者当事人如果申请复议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复议决定,解决当事人与行政机关之间的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传唤、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诉讼,召开合议庭准备会议; 2、审查出庭情况,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法庭纪律,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 3、进行法庭调查,然后准备开庭审理案件。
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一)主要证据不
关于行政诉讼的操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使国家行政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利,在法定期限内,收集好证据材料并写好起诉状,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行政庭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提出行政诉讼要符合必备的条件。起诉时,原告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递
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了这一期限,则当事人丧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既是为了有效保护行政机关管理活动的效率,也是为了及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