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7
依法成立的民间借贷合同合法有效。 《民法典》第143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
民间借贷担保合同是由保证人与债权人以书面形式签订的,合同中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1、合同当事人的基本信息; 2、被保证的主债权种类、数额; 3、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4、保证的方式、保证期间、保证范围等条款; 5、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有: 1、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和高利润贷款给借款人,借款人提前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2、向其他企业借款或者向单位职工筹集资金,借款人提前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3、贷款人提前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仍为违法犯罪活动提供贷款; 4、违反
借款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一般情况是无效的,特殊情形除外。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下列情况下的借贷关系不具有法律效力: 1、借贷进行非法活动的。 2、借贷进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的。 3、非金融企业以合法借贷掩盖的非法金融活动。 4、明为联营实为借贷的。 5、违背真实意图的借贷关系。
借名贷款合同有效。借款人应当按借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不得采取欺诈手段骗取贷款。借名贷款时名义借款人为申请贷款向银行隐瞒真实借款用途涉嫌采取欺诈手段,其未按借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同时违反将所借款项交由实际借款人使用的约定,逃避还款责任
无效的民间借贷合同: 1、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 2、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 3、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4、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和违背公
担保合同,是为主债务合同而设立的合同,是为了保证债务的顺利履行,如果债务不能顺利履行的,担保权人可以实现自己的担保权。那么,债务合同无效担保合同还有效吗? 担保合同无效时,只能产生缔约过失责任,责任范围的确定取决于债权人因担保合同无效所造成
下列民间借贷合同是无效的合同:贷款人套取金融机构的贷款转贷的;贷款的资金来源于非法吸收的公众存款的;或者贷款人没有放贷资质,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等。
民间借贷,依法成立的居间合同是有效的。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借款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也无效,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担保合同,是为主债务合同而设立的合同,是为了保证债务的顺利履行,如果债务不能顺利履行的,担保权人可以实现自己的担保权。
有期限,一般六个月,借款合同中约定的担保期限不明确,保证期间为原债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三年。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原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原债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