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9
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找人顶包躲避处罚的都属于肇事逃逸的范畴,同时冒名顶替者还可能会构成包庇罪。公安机关会根据整个事件的严重性,以及顶包逃避处罚的影响范围予以相应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对于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一般是由交警当场作出处罚决定,给行为人出具罚单,对行为人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对于该处罚若行为人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有时间要求,一般是在行政处罚作出之日起
道路交通违法处理程序分为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简易程序主要针对交通违法行为,可适用于相对较轻的法律规定的简易程序,交警现场给予行政处罚。一般程序处理主要是在交通违章处以200元以上罚款、暂扣驾驶证、吊销驾驶证或拘留时,到交警指定地点,通过调查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九十一条规定,道路交通事故调解程序: 1、告知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 2、听取各方当事人的请求及理由; 3、根据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的事实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确定当事人承担的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应该马上报警。如果车辆受损,那么先标明事故车辆位置,然后将车辆移到不妨碍交通的地方。然后,打电话通知保险公司,让保险公司派人来核定损失。交警到达现场勘察完毕后,再制作事故认定书进行定责,交给事故当事人。如果当事人拒绝签
道路交通事故精神赔偿应掌握的原则: 1、普遍与特殊关系原则。 2、适当补偿、限制原则。 3、公平合理原则。 4、确定法官有限度的行使自由裁量权原则。
(1)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除按照本规定执行外,还应当按照办理涉外案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外国人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应当告知当事人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当事人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中的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时限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时限为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但如果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时限为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
非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方法如下: 1、比照道路交通事故案进行调查、取证。 2、进行事故认定。对非道路交通事故,应进行责任认定,形成公安机关的调查结论,对事故进行成因分析,并告知当事人其损害赔偿可由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 3、损害
在没有划分中心线和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路段上,车辆未按下列行驶路幅行驶,与事故发生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一般负事故主要责任: (1)车行道宽度在14米以上的,非机动车未在两侧各3.5米以内的路面行驶,机动车未在中间其余路面行驶; (2)车行道
道路交通事故精神赔偿应掌握的原则: 1、普遍与特殊关系原则。 2、适当补偿、限制原则。 3、公平合理原则。 4、确定法官有限度的行使自由裁量权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