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6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有: 1、客体 是指犯罪行为侵犯的、中国刑事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2、客观方面 是指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活动的客观事实特征,包括危害社会的行为、危害后果及其因果关系等。 3、主体 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私分国有资产罪的构成要件有: 1、犯罪主体,主体为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 2、主观要素,主观上是直接故意犯罪; 3、犯罪对象,侵犯对象为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及其所有权; 4、客观要件,客观上,
下列条件会构成不正当手段倒卖车船票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侵害的客体是车票、船票的管理活动;客观方面是实施了倒卖车票、船票、情节严重的行为;主观方面是故意,并具有营利的目的。
正当防卫,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必须是为了让国家、公共利益、自己或别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 2、必须是发生了不法侵害行为; 3、必须是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 4、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的本人而实行; 5、不能明
实施正当防卫必须同时符合以下4个条件: 1、只有在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 2、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 3、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防卫,而不能对无关的第三者实施; 4、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不能造成不应有的损
正当防卫的条件有: 1、必须是为了保卫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才能实施正当防卫。 2、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而进行的防卫。 3、必须是针对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进行防卫。 4、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行为进行的防卫
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包括: 1、存在不法侵害行为,侵犯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 2、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限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属于防卫过当。
《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是公民的合法权利,在实施正当防卫时,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是为了保卫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才能实施正当防卫。 (2)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行为,才能实施正当防卫。 (3)必须是对正在进
正当防卫适用条件有: 1、实施防卫行为必须是出于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 2、防卫行为所针对的不法侵害必须是正在进行的。 3、实行防卫行为的直接目的是制止不法侵害。 根据《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
构成行贿罪需要满足的条件有: 1、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所在单位的正常活动; 2、客观上表现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或在经济往来中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 3、主体是满十六周岁,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
构成叛逃罪要件: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限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普通国家工作人员不构成本罪;主观上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客体上侵犯了我国的国家安全;客观方面实施了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或叛逃
构成虐待罪条件: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限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不是家庭成员的不构成本罪;主观上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客体上侵犯了社会治安秩序和家庭良好风俗;客观方面实施了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行为。
以下条件会构成脱逃罪: 1、主观要件:主观方面是故意; 2、主体要件:主体是被判处拘役以上刑罚,正在服刑的罪犯以及被依法逮捕、关押的未决犯; 3、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对犯罪分子的管理秩序; 4、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从监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