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7
交通运输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事实认定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正确;严格执行法定程序;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依法公平公正履行职责;依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一般是十天,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经过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10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结果确定之日起5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当事人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各方当事人一致请求
处理程序: 1、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 2、公安机关接到报案之后,应当立即派员赶赴现场; 3、当事人应当如实向公安机关陈述交通事故发生的经过; 4、交通警察应当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收集证
交通事故突发事件处理原则是合法、公正、公开、便民、效率的原则。除此之外还有行为责任原、因果关系原则、路权原则、安全原则。处理交通事故应当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如下:1、发生交通事故后立即报警;2、通知保险公司;3、交警到场进行现场勘验、调查事故发生经过;4、需要鉴定检测时,扣留车辆;5、在法定期限内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赔偿方法如下: (1)交通部门现场勘查。交警部门对现场勘查记录经复核无误后应要求当事人或见证人在现场图上签名。为检验需要,可以扣留肇事车辆和当事人相关证件; (2)交通部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交警部门经过调查后,应当根据当事人
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致使路面出现坑洞或隆起部分,导致机动车辆翻车、撞车,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或路面存在异物(如石子、泥土等),机动车碾过时,使其飞起砸伤行人,砸坏物品造成的财产损失,机动车一方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因为机动车方对损害后果的
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它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其它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交通事故应当具备四个基本条件,首先必须是车辆事故,其中车辆包括
我国现行的交通事故责任共分五类,即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认定的标准分别是: (1)全部责任和无责任。完全由当事人中一方违章造成的事故,由违章者负全部责任,而与事故无直接因果关系的另一方无责任。 (2)主要责任和次要
认定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原则如下: 1、当事人有违法行为,即交通事故当事人违反道路交通法规,俗称违法行为,没有违法行为的,不属于交通事故; 2、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交通违章与交通事故有因果关系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交通事故责任,当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原则具体有这些: 1、行为责任原则,如果当事人对某一起交通事故负有责任,则必定因其由行为引起,没有实施行为的当事人不负事故责任; 2、因果关系原则; 3、路权原则; 4、安全原则; 5、结果责任原则。
非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是比照道路交通事故案进行调查、取证对非道路交通事故进行现场勘察;对非道路交通事故,应进行责任认定,形成公安机关的调查结论,对事故进行成因分析;对当事人的处罚不能适用交通管理法律法规;损害赔偿调解应以各方当事人自愿申请为原则
非道路交通事故按照道路交通事故的有关规定处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事故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如果行为人逃逸的,交通管理部门应在查获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