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8
首先,用人单位存在过错是劳动者获得经济补偿金的前提条件。其次,工伤职工应正确理解运用《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因此,如果用人单位存在过错,工伤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那么就能在获得工伤待遇的同时,获得经济补偿金,反之则不能获得经济补偿金。
职工工资总额包括经济补偿金,职工薪酬包括: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职工福利费; (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4)住房公积金; (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6)非
离婚经济补偿,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实行分别财产制的夫妻离婚时,对家庭事务付出较多义务的一方,在离婚时有权获得另一方经济补偿的制度。而离婚经济赔偿是在夫妻一方存在过错时,离婚应该给予无过错方民事赔偿的制度。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
劳动者可以要求经济赔偿: 1、建立劳动关系后一个月内未签订劳动合同; 2、试用期后单位未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 3、劳动合同到期继续用工,不续签劳动合同; 4、劳动者提出单位拒绝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的; 5、用人单位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经济补偿金的基数是按照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计算,实际履行的劳动合同期限不满十二个月的,按照实际履行期间的月平均工资计算,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因单位有过错行为导致员工离职的,员工能向单位主张经济补偿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1、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
员工离职经济补偿金标准,需要根据劳动者在该公司的工作年限进行确定。劳动者在该公司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公司就需要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补偿。具体如下: 1、劳动者在该公司的工作年限在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2、劳动者在该公司的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到期被辞退应获得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终止劳动合同有三种情况应支付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依法宣告破产的;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决定提前解散的。
如果符合法定的情形,经济补偿金与失业救济金可以同时领取。例如劳动者被裁员或者被无过错性辞退的,就可以同时领取经济补偿金与失业救济金。但领取救济金还要符合失业前本人与单位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等条件。
解除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经济补偿的情形有: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