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02
共同犯罪中途退出应当视情况区别对待: (一)在简单共同犯罪中,共犯都是实行犯,共犯中有一人决定中止后如果其他人接受了劝告,放弃本来可以继续下去的犯罪,全案都是犯罪中止;如果一人中止后其他共犯不愿意中止,但中止者采取了有效措施防止危害结果的发
共同犯罪口供一致不能认定为犯罪;犯罪确实、充分的,才能认定为犯罪;法院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诈骗罪的犯罪认定是:犯罪主体为需要年满十六周岁,并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主观上为诈骗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客体上侵犯了人民群众的财产权利和社会治安秩序;客观方面实施了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认定非法经营的共犯需符合下列条件,即二人以上具有非法经营的共同故意,并且共同实施了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犯罪中止的认定: (1)时间性:发生在犯罪过程中, 1、预备阶段; 2、实行阶段(实行行为终了之前/实行行为终了之后,既遂结果发生之前)。 (2)自动性:因意志以内的原因而放弃犯罪(能而不欲)。 (3)客观性:要有中止行为,即真诚努力地采取
在共同盗窃中认定不仅发起人和邀请收藏者可以成为盗窃的主犯并且其他在共同盗窃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成员也可以成为盗窃的主犯。例如,在共同盗窃中提出建议和操纵盗窃犯罪的人,具有狡猾的盗窃手段、熟练的盗窃技术和在盗窃犯罪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在盗窃中特别
教唆犯是否为共同犯罪要视情况而定: 1、教唆犯和被教唆犯罪的人形成共犯关系。但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应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 2、如果教唆不满十四周岁或者有精神病的人,不构成共犯关系,即只对教唆人单独定罪量刑,不构成共同犯
拒执罪从执行通知发出的时候可以算是犯罪,人民法院一般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
对于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罪犯,应当在量刑处罚时从轻或者减轻判处的刑事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一般来说共同犯罪不区分主从犯不合理,但实践中存在双方都是共同正犯的情形。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是从犯。
共同犯罪从犯的刑事责任要根据其在犯罪中起到的作用,构成的罪名确定。从犯也应对自己参与的全部犯罪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对于从犯进行处罚时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共同犯罪中主犯的定罪:是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此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故意伤害共同犯罪认定: (1)各共犯人都明知共同犯罪行为的性质、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 (2)各共犯人之间具有意思联络,都认识到自己不是在孤立地实施犯罪,而是在和他人一起共同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