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30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申请劳动仲裁与工作年限无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关系,发生劳动争议即可申请劳动仲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争议,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工资不发放的,劳动者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
一般不可以。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所以拖欠几年的工资超过了仲裁时效。但是如果有法定的中断事由,如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则可以重新计算期间;再如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等。
一次,劳动争议适用一事不再理原则,即同一请求事项已经受理过的,就不再受理(除了变更请求事项,如经济补偿金,变更为经济赔偿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该发不予受理通知书。
员工离职后,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一年时间为申请仲裁的有效期,通常可分为以下情况: 1、员工离职时,可以跟用人单位沟通好工资发放时间,在沟通好的时间内单位没有发放工资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也就是说,从约定的发放工资之日起算
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不服的可以起诉。《劳动法》第七十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第七十九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
申请劳动仲裁要多久拿到工资要看具体情况: 1、劳动仲裁作出裁决后一般15天内拿到工资,具体看对方的经济状况; 2、裁决下达后15天内双方都没有起诉的,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当事
法律并未具体规定拖欠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应该以劳动合同约定的日期为发放工资。约定日期没有发放的就属于未及时发放工资。只要是拖欠工资就可以去申请劳动仲裁。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劳动仲裁作出裁决后一般15天内拿到工资,具体看对方的经济状况。裁决下达后15天内双方都没有起诉的,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两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