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2
向劳动者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经济补偿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十
解除劳动合同赔偿的标准,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工资计算经济补偿金;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按照经济补偿金标准的二倍支付经济赔偿金。《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
劳动经济补偿金是根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来计算的,每满一年单位要补偿劳动者一个月的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补偿一个月的工资;不满六个月的,补偿半月的工资。但只有符合法定的情形才有补偿金。且月工资是指在解约或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劳
员工集体罢工,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者维权应当采用法律规定的渠道,如协商、调解、劳动监察投诉、申请劳动仲裁、法院起诉等。单方采取组织罢工、扰乱生产
依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规定,非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是可以要求经济补偿的,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经济补偿。
劳动者有权要求经济补偿的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 4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 38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1 未按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
劳动纠纷的仲裁时效是1年,超过1年的不受理。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具体如下: 1、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者主动表示不续签原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2、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由于主管部门调动或转移工作单位而被解除劳动合同,未造成失业的,用人单位可以不
经济补偿金,指的是用人单位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时,给予员工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金一般发生在劳动关系终止或解除后,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一次性向员工支付经济上的补助。又可以被称为“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金按照员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
用人单位不必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如下: 1、在试用期间经过培训、学习仍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了规章制度的,例如泄露了保密的内容; 3、存在严重的不可挽救的失职行为,给用工单位造成巨大损失; 4、同时与其他用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