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8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只要劳动者或者单位能提供证明存在着事实劳动关系的材料,未签劳动合同并不影响劳动者的工伤赔偿,在认定为工伤后劳动者仍然可以依法获得工伤医疗费、康复费、伤残辅助器具费等赔偿费用。
要根据劳动者的伤残等级而来判断是否可以终止劳动合同。若劳动者被评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就可以终止劳动合同,并向劳动者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没有劳动合同不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如果没有劳动合同等证据证明存在劳动关系,不能申请工伤认定,可以先申请劳动仲裁确认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劳动仲裁确认存在劳动关系后,申请工伤认定。没有劳动合同的工伤认定,只要能提供证明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信息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也能申请工伤鉴定。虽然职工和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双方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如果在工作中受伤的,仍属于工伤,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只是在申请时,需要受伤职工提供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
劳动者可以拒绝签订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为避免支付双倍工资,会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最迟不能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工地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存在以下凭证证明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可以申请工伤: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用记录;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考勤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劳动者受工伤的,可以主动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单位不能采取裁员或者无过错性辞退的方式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否则就属于违法解约,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工伤后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用人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没有合同可以做工伤认定,虽然职工和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双方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如果在工作中受伤的,仍属于工伤,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只是在申请时,需要受伤职工提供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
没有劳动合同也可以进行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认定时可以提交考勤记录、工资支付凭证等材料,证明双方劳动关系的存在。认定为工伤后,若用人单位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未满十六周岁签订劳动合同无效,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可以签订劳动合同。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国家对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