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07
2022年6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所称其他组织,不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私营非企业单位,还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基金会和其他依法登记的单位。通过民主程序
2021年6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条所称其他组织,不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私营非企业单位,还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基金会和其他依法登记的单位。第四条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所称其他组织,不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私营非企业单位,还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基金会和其他依法登记的单位。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不违反国家法律、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劳动仲裁需要以下材料: 1、申请书一式三份,递交仲裁委两份,申请人留存一份; 2、申请人是劳动者的,应携带本人身份证明并提交复印件; 3、劳动关系证明。如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工资发放情况证明、社会保险缴费证明、工作证、出入证等
劳动仲裁规定:1、在中国境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法律规定事项的劳动争议的,适用劳动仲裁法。比如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等等。2、相关机构解决劳动争议的,应当按照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
劳动仲裁受案范围的规定: 1、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2、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3、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等。
申请劳动仲裁的有效期为一年时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对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或者仲裁调解书申请执行的,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人民法院对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围绕被执行人申请的事由、案外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对被执行人没有申请的事由
1、受理阶段。仲裁程序是以当事人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为起始。 仲裁委员会收到当事人提交的仲裁申请书后,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在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向申请人发出受理通知书,同时向被申请人发出仲裁通知书及附件。 2、组庭阶段。双方当事人应当在
劳动仲裁的有效时间是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劳动者对劳动仲裁调解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最新劳动法试用期规定:如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应该约定一个月;如果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应该约定二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