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26
我国行政诉讼案件由人民法院进行受理的受案范围的确定方式如下: 1、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等行政处罚不服的,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2、对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3、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主要是: (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三)
行政诉讼原告的主要权利有:起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提供证据和申请证据保全的权利;申请回避权;补充变更诉讼请求权;申请财产保全和先于执行的权利;申请强制执行权;申请撤诉权;上诉权;申请查阅补正庭审笔录权。
提起行政诉讼的注意事项是: 1、提起诉讼的原告需要是行政行为的行政相对人和行政相关人; 2、行政行为侵犯了行政相对人或相关人的合法权益; 3、选择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 4、选择明确的被告。
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条件:原告是受具体行政行为侵害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存在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在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和管辖范围内。
法院不予受理下列行政诉讼: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的起诉;对行政法规、规章等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决定、命令的起诉;以及对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的起诉等。
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不开庭审理。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对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和被诉行政行为进行全面审查。人民法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行政诉讼的立案条件有: (一)原告是符合《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行政诉讼立案后的程序是: 1、人民法院在立案之日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被告在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相关材料; 2、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人数应该是三人以上的单数; 3、人民法院通过审理作出判决。
行政诉讼法规定证据的种类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现场笔录。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前需要经过法庭的审查。
行政诉讼证据三性的认定是: 1、证据的合法性,证据的来源和形式都需要符合法律的规定; 2、证据的真实性,证据需要经法条调查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3、证据的关联性,证据需要与自己的主张的诉讼请求有关联。
对于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裁决决定,当事人是可以对其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根据我国《行政复议法》的相关规定,有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情形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