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10
未签劳动合同,但当事人可以提供其他能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来进行工伤索赔,当事人需要先申请工伤认定,然后在认定为工伤后,去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再取得鉴定结论;最后依法向社保经办机构索赔。
劳务关系不可以认定工伤,但可以按照人身损害案件进行索偿。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具有一定人身依附性的劳动关系外,经常出现劳务关系,劳务关系的雇主不限于用人单位,雇工不限于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无法认定工伤。
未签劳动合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你有权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经济补偿;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所有工伤赔偿金都应由单位承担。首先要求单位向当地劳动保障部们申请工伤认定。住院治疗所需医疗费用、陪人费、生活费等都由单位支付,停工期间的工资福利
未签劳动合同发生工伤的,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并且有权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经济补偿。如果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的,所有工伤赔偿金都应由用人单位承担并及时支付。如果用人单位不提供合理赔偿,工伤职工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不影响劳动关系的建立,即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因工负伤的,仍属于工伤,可以申请工伤待遇。办理工伤时,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认定和治疗结束后,应当申请伤残认定,然后根据伤残程度
员工工伤,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农民工没签劳动合同受了工伤需要先行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证明后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单位需要在事故发生的一个月内申报,单位不申请的农民工或者其近亲属应在一年内提出认定申请。
工伤认定和工伤鉴定有区别,具体如下: (1)两者对应的申请人不相同,伤残鉴定只可以是伤者本人申请,而工伤鉴定是已经被认定工伤的员工本人、关系较近的亲属或者是其所在的单位等; (2)两者申请鉴定的前提条件不相同,伤残鉴定的前提是需要提供交通部
工伤认定后伤残鉴定一般没有时间限制。职工发生工伤影响劳动能力的或停工留薪期满的,工伤职工应当及时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法律没有给出具体期限,但及时申请伤残鉴定利于及时进行赔付。
工伤鉴定后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可以继续上班。具体规定为如劳动者构成七至十级伤残,则劳动者应当恢复上班提供劳动,若未上班的则用人单位可不发放工资。如构成五六级伤残,应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