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2
民事诉讼的依据为《民事诉讼法》。如果当事人要提起民事诉讼,应当准备好起诉状以及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递交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
要判决没有发生法律效力,上诉的次数没有限制,但还是要符合我国的两审终审制。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
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民事诉讼的流程是:原告起诉,法院决定是否受理;法院受理后,原告缴纳诉讼费;法院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和原告证据;开庭审理;判决。
鉴定意见书一般在三日内送达,法律法规对此没有硬性规定。但鉴定最多在三十日之内完成,法律规定,司法鉴定机构应当自司法鉴定委托书生效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鉴定事项涉及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题或者鉴定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
民事诉讼判决的上诉时间为十五天,裁定的上诉时间为十天。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
法律中规定的诉讼费计算标准: 一、财产案件,主要是通过诉讼请求的具体数额分段进行缴纳并且与比例有关: 1、1万元以下的案件:每件交费为50元; 2、1—10万元的案件:诉讼标的额乘以2.5%后减去200元; 3、10万元—20万元的案件:诉
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服的可以申请复核。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3日内,向上一级交警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证据。当事人书写复核申请时,一定要指出《道路
侵权行为民事诉讼期限是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
1、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在其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来保护其合法权益。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以及义务人起开始计算。 2、根据2021年1月1日起生效的《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
(一)基本原则 1.诉讼与法院所在地实际联系的原则。 2.尊重当事人的原则。 3.维护国家主权原则。 (二)确定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一般原则 1.涉外民事诉讼中有特别规定的要适用特别规定; 2.涉外民事诉讼中没有特别规定的则适用《民事诉讼法》
有关民事诉讼鉴定的规定是: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统一受理办案机关的司法鉴定委托; 委托人委托鉴定的,应当向司法鉴定机构提供真实、完整、充分的鉴定材料,并对鉴定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诉讼当事人对鉴定材料有异议的,应当向委托人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