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22
1、广义的兼职属于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2、狭义的兼职属于劳务关系。由于不具备全日制工作的特征,
二者的区别为: 1.主体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而劳务关系的主体是不确定的,可能是两个平等主体,也可能是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 2.关系不同。劳动关系两个主体之间不仅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还存在着人身关系。劳
鉴别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出现事故,劳动关系员工只能申请侵权损害赔偿,劳动关系劳动者可以申请侵权损害赔偿和工伤赔偿;用人单位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劳务提供者大多利用自己的生产资料;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有隶属关系,劳务关系双方
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异同:主体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必须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劳务关系双方当事人可以同时都是法人、自然人等;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付出劳动的人都应当获得报酬。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相同点是两者都是以人的劳动为给付标的的合同。劳动关系是一种提供劳务一方为接受劳务一方提供劳务服务,而劳务关系是一种传统的经济社会关系。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都表现为一方提供劳动力,另一方支付劳动报酬。
当事人通过劳动仲裁来确定劳动关系的,一般要四十五天,因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劳动仲裁的审理时间是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
仲裁庭确认劳动关系,应当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需要延长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对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提起诉讼,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可以延长六个月。
我国法律规定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也就是说没签劳动合同不一定就没有建立劳动关系。同时要注意用工后未签订劳动合同还面临着经济补偿金的问题。
没签劳动合同可以构成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认定根据劳动者是否提供劳动,双方是否形成劳动力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是否具备劳动关系的从属性确定,包括人格上、经济上和组织上三方面。
劳动仲裁不用先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劳动争议,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建立劳动关系后一定要订立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就与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关系,需要及时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最迟不能超过一个月,否则要承担向劳动者支付最多不超过十一个月的每月双倍工资的责任。
签订劳动合同可以确定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最迟不能超过一个月。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