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03
非法持有枪支罪的行为包括以下几点:行为人违反枪支管理规定,未依法取得持枪证件而持有、携带枪支;在禁止携带枪支的区域、场所携带枪支;行为人虽有证件但将枪支携带出依法规定场所之外的地方。
丢失枪支不报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可以配备公务用枪的有: (1)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机关的人民警察,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和担负案件侦查任务的检察人员,海关的缉私人员。 (2)
根据法律规定,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对他人构成轻伤,才达到立案标准。如果是一般的家暴行为,伤势未达到轻伤,公安机关应当按照治安管理处罚的规定予以处罚,如果施暴者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经医疗鉴定机构鉴定构成了轻伤,则需承担刑事责任。
丢失枪支不报罪的条件如下: (一)主体要件:主体不是一般主体,而是特殊主体,依法配备公务人员; 主观要件:主观上表现为故意; (3)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枪支管理制度; (4)客观要件:
依法配备公务枪的人,如果丢失枪不能立即报告,以下情况之一应立案追诉:(1)丢失枪被他人使用造成轻伤以上伤亡事故(2)丢失枪被他人利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3)其他严重后果的情况。
丢失枪支不报罪的犯罪构成: 1、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丢失枪支后不及时报告,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2、明知枪支丢失但不及时报如果不知道枪支丢失而没有报告的,不构成本罪。行为人对于枪的丢失,可能是出于过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1、不影响民事案件审理的,民事案件可继续审理; 2、如果是刑事自诉案件:如果当事人没有控诉被告,还是按照民事案件审理民事请求;如果原告想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并提出诉讼请求,可以将案
1、虚假诉讼要构成犯罪,只有“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才有可能。“捏造”是指凭空捏造,如果纠纷事实客观存在,仅仅对非关键部分的事实进行夸大、或者滥用诉讼权利恶意诉讼的,都不构成该罪。其次,必须是民事诉讼领域的事实,如果在刑事诉讼领域捏
合同失效的情形如下: 1、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自然人订立的合同,没有经过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未获得追认的无权代理合同以及没有法人资格却以法人名义订立的合同; 2、违背当事人一方真实意愿的合同,包括欺诈的合同、胁迫的合同等; 3、
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发现公职人员涉嫌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监察机关处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发现证券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发现公职